本篇文章8031字,读完约20分钟

机器人产业俨然成了政府、资本、公司竞相追逐的宠儿。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报道称,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年购买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国际机器人联盟的预测也表明了机器人的巨大诉求,预计到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将达到20万台,整机将达到170亿美元,加工辅助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对于提倡从2009年开始建立“全球机器人之都”的重庆来说,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迅速发展历史正是全国各地竞相上马的机器人的缩影。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历时几天的调研,试图从重庆机器人配置的思路、市场调研、投资方向和细分行业,以及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难题和瓶颈等多个方面来破解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经记者邓银婵从重庆出发

“”

地方样品

重庆机器人招聘量增长数倍的许多公司仍然很容易整合

尽管来重庆已经三年了,但是何国田还是有点不习惯这个城市。

年3月,还在沿海城市研究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何国田被重庆市政府引进高级专家人才方法,授予“重庆市机器人专家小组组长”称号。 何国田在重庆的3年,正是重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关键3年。

目前重庆已采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预计明年将有2000台以上的诉求。

机器人大规模引进,公司采用机器人的价格难题也逐渐得到处理。 许多重庆机器人产业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引进机器人,大致1~3年就能收回价格。

但是,重庆机器人制造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受制于国外。 宏源证券的周姓拆师表示:“目前,国产机器人多为非标准机器人,是根据下游中小企业的特定诉求定制化生产的,但国外几大企业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机器人越来越多。 非标准化机器人能够应对国内中小企业众多复杂的工作环境,但由于难以批量生产,该模式难以产生龙头公司”。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有机器人集成加工公司50多家,掌握一定关键技术开发的公司10多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为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庆有许多简单组装集成的机器人公司,其加工条件令人担忧。

工业机器人超过5000台/

“我们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机器人市场80%的核心重要零部件依赖进口。 如此高的进口比例证明了机器人市场的诉求非常高。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耀认为,市场诉求是各地竞相上马的机器人产业的根本原因。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6月17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公布的全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公司在我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销量同比增长65.5%。

根据何国田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提供的数据,2009年,重庆公司采用的工业机器人500多台,每年1000多台,目前的数字远远超过5000台,增长速度令人侧目。

另外,根据最近与重庆发改委组织的当地70家机器人应用公司的调查,明年重庆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诉求在空之间增加了2000多台。 关于机器人的经济效益,何国田举例说,一个事务所可以代替三个个体,按照人均4万元/年的人力价格计算,一个事务所更换的价格为12万元。 工厂通常实行两班倒制,一个事务所每年更换的人工费为24万元。 而且,制造业的人工费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上升。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与此相对应,工业机器人的售价逐年下降。 “以前每台(机器人)的价格为100万元左右,但这几年每年减少率约为30 ),可以用以前的1/3的价格购买。 ”李光说。

据多家重庆机器人产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公司引进机器人,大致1~3年就能回收价格。

“工会虽然受到感情的影响,但制造加工公司采用机器人可以进一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一致性和生产率提高约60%。 ’重庆面板生产公司的负责人说。

“政府+产学研+金融+顾客”模式/

在何国田的记忆中,重庆很早就对机器人产业表现出浓厚的趣味性。

“年初,重庆市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与中国科学院院长进行了交流。 双方都认为重庆要迅速发展新兴产业,机器人是个好选择。 ”何国田表示,此次交流最终也是重庆在之后的机器人战术中依靠中科院这个平台。

目前,重庆机器人产业已达到50亿元左右的产值,但“与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重庆的基础依然薄弱。 ”。 何国田说,在快速发展之初,重庆属于“三无”地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没有人才,但幸运的是,唯一有特点的是市场。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在重庆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之初,李光耀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重庆作为三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国内十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站在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上,而且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调整。 “调试技术是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关键是智能化,机器人是智能化的根本手段之一。”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另外,人工费的上升也成为了“机器更换”的巨大推动力。 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4年10年间,中国制造业员工平均工资增长3倍,年均增长15%。

经常被李光耀提及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重庆在笔记本电脑新闻化(笔记本电脑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 以年为例,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量为2547万台,占世界的7%。

“我们当时综合判断重庆的基本条件后发现,重庆还是具备一定的加工基础的,比如新闻化在推进机器人产业方面非常突出。 ”何国田说。

专家小组多次调查后认为,重庆机器人应用行业非常广阔,但如果走全面快速发展的道路,重庆既没有基础,也没有技术。 “我们从工业结构本身出发,紧密分解机器人市场的诉求爆发点、关联度,明确了重庆的快速发展方向。 》李光耀表示,首先,以工业市场为中心,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一定阶段,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将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全产业链。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作为新兴产业,光靠市场的手是不够的,所以提出‘政府+产学研+金融+顾客’的模式。 ”李光耀表示,在产业链前沿,政府出台奖励政策的中端、产学研将进一步加强; 在基层引进金融,构筑顾客和公司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在这一模式下,年4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53家公司共同组建了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联盟。

年10月底,重庆发表《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机器人之都”量化。 从提出到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没有标准系统/

然而,在谈到“机器人之都”的目标时,李光、何国田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机器人标准标定的缺失问题已成为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什么国产机器人落后于进口产品? 核心技术暂且不谈,标准标定体系的缺失才是最重要的。 ’李光耀认为,任何产业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标准和标定,将失去领域的门槛,机器人产业在这方面正处于空白色。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域标准在继承1996年制定的机械领域标准的标定方面,国内没有统一专门用于机器人标定测量的检测机构。 另外,记者去年公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快速发展规划》、《服务机器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十二五”特别规划》也发现其中没有关于机器人标准标定的定义。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何田指出,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是当时计算机领域面临的问题,目前机器人要实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国内机器人产业必须尽快完成硬件标准化工作

事实上,机器人标准标定系统的缺失在重庆市场带来了蝴蝶效应。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调查,目前重庆许多中小规模以集成加工为主的机器人公司,存在质量管理不足的问题。

何国田先生担心,缺乏标准标定系统可能会使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循环变得困难。 “如果缺乏标准,每个机器人的招聘体验会出现偏差,最终可能会损害公司的购买意愿。 这样的话,机器人生产公司很难量化生产,生产价格不会下降,最终可能会完全失去与进口公司的竞争机会。 ”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幸运的是,目前中科院正在建设机器人标定测量实验室。 李光耀也表示,重庆也正在寻找处理机器人标准标定体系缺失问题的方法。

机器人国产化之痛

对重庆来说,在通往“机器人之都”的道路上更大的挑战来自核心竞争力这块短板。

据统计,目前海外机器人制造公司约占中国90%的市场份额,发那科、安川、库卡、abb家公司合计约占65%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机器人市场,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菲特、广州数控名列前茅,其中没有重庆机器人公司的身影。

当然,这些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也未能幸免于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命运。 “不能说全部依赖进口,但一定有需要‘对外援助’的零部件,”何国田说。

重庆某国内机器人制造商重庆社平科技有限企业社长邓社平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机器人的价格一般比进口机器人低1/3,但仍面临市场信任问题。

重庆的汽车制造商相关人士也对记者直言不讳。 国产机器人在精度等方面难以与进口机器人匹敌,因此不能完全信任国产企业品牌。

“机器人开发有一定的障碍,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两三千万人就不要考虑进行。 ’何国田表示,国内公司的测试设备和加工条件不及国际公司。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的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处理国产机器人标准化、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将机器人说成“中国制造”的救星还为时过早。

何田表示,不处理关键零部件问题,就无法形成国产机器人的竞争特性,要改变目前国产机器人产业不自然的状况,就必须打破以前流传下来的机器人结构。

领域过剩的疑问

自去年以来,机器人产业成为第二光伏产业的说法非常喧闹。 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表示,各地方并不具备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条件,评价标准包括产业基础、市场辐射能力、材料基础,这三个比较特点不明显,则不得盲目介入。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李光耀并不忌讳各地机器人产业计划的“雷同”,但对于产业是否过剩,他反复认为:“机器人产业和太阳能发电产业明显不同,前者由市场主导,后者由政府主导,市场诉求清晰。”

抛开领域的“过剩说”,现在各地对机器人产业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从重庆计划的3个机器人功能区中可以窥视到。

在“机器人之都”的框架下,重庆规划了两江新区工业机器人和辅助功能区、三角山工业园特殊机器人功能区、江津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上述三大功能区分工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清晰。 比如重庆社平科技有限企业的主要工业机器人,现在定居在以服务机器人为特色的江津双福工业园区。

“三条丝带彼此有交流。 例如,在招商过程中,各园区对公司的优惠条件比较一致,不让恶性竞争。 ’李光说,完全不重叠也是不可能的。

对重庆来说,机器人产业这条路还很长,业内人士希望重庆在创新和创意方面摆脱自己的特色。

事实上,重庆已经开始行动了。 李光耀表示,当地正在尝试创新机器人产业的商业模式,计划引进金融手段,采用机器人租赁模式,嵌入售后服务。 目前,该模式正在等待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

另外,重庆还计划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大潮,调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以资金为纽带,探索对混合所有制机器人产业的推动力,并邀请国外猎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

“”

公司的样本1

一家机器人制造商的呼声:希望政策能与当地中小企业并存

虽然在重庆机器人领域已经担任中小企业广告主近7年,但迄今邓平(化名)尚未感受到重庆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方面的政策优惠。

关于政府去年公布的一系列机器人产业支援优惠政策,得到了外界的好评,邓平也一时狂喜,但他很快就失望了。 邓平说:“这些优惠我们享受不到。”我不知道重庆在快速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中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 “如果通过招商引进的机器人公司崛起,能代表重庆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吗? 重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来自本土,而不是外部引进”。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政策必须与中小企业并存

对邓平来说,对机器人制造行业的介入,产生于迄今为止上海自动化行业十多年的经验。 2007年9月,邓平回到家乡重庆,在江北区注册成立企业,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当时的重庆,在机器人制造行业几乎是空怀特,但是由于机器人应用公司在观念上还没有改变,他的生意曾经很困难。

年左右介入机器人制造行业的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也向《每日经济信息》的记者发表了同样的意见。 “当时一台搬运机器人的售价在50万元左右,所以公司很难一次出这么多钱换人工成本,吃闭门羹是常见的事件。”

邓平出人意料地提出,3年后的一年,在自己企业所在区域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的一年,重庆市政府将重庆建设成“机器人之都”的愿景。

这两个消息接踵而至,一度振奋了邓平。 “为了建立机器人之都,政府肯定会发表一系列支援政策,帮助机器人产业的成长。 ”邓平认为,自己早日进入该领域,无疑将在未来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占据先机。

但是,他很失望。 “重庆市政府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的口号后,到去年为止几乎没有动静。 ”邓平说。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也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坦言,重庆在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道路上确实经历了迷茫期。 核心是即使有远景规划,也没有具体的实施途径,缺乏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方向。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年,重庆市政府在推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方面频频出手。 那年4月,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联盟成立; 5月,重庆市经信委员会主任尹华川宣布,重庆将在建设机器人产业方面规划“一基地三功能区”。

上述小组拳再次给邓平带来了希望。 他期望政府能尽快拿出详细的文件,为机器人制造公司提供政策的经济性。

年11月,落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发( 74号) ),从财税支持、租赁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提出到年重庆机器人产业实现销售额1000亿元的目标。

但是邓平发现,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可能性非常低。

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受益不多

“不可否认,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是个好的出发点,但政府文件中不确定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些机器人制造公司的相关人员为了向小型机器人制造公司走简单整合的老路,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但由于资金不足,苦于引进高端人才,文件中提出的要点是“工业焊接机器人产业科学技术支持”等一系列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邓平认为,真正能享受这种政策利益的公司,基本上只限于政府通过招商引进的大型机器人公司。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在重庆规划的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路径中,引进先进公司的方法尤为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创数控、广州数控、紫光优青等在重庆设有基地。 年6月,中国轻工集团旗下的长沙长泰与重庆机电控股联合成立重庆机器人有限企业。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邓平表示,“重庆机器人产业专项资金”等是专门为上述成熟公司打造的,也是重庆对比机器人公司招商的一大芯片。

但是,他有点困惑。 “如果政府通过招商引进的机器人公司崛起,能代表重庆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吗? 重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来自本土而不是外部公司”。

另外,在邓平眼里,重庆机器人产业联盟现在也有点“变味”。 该联盟本身是非营利组织,其原有的存在意义是整合领域资源,为公司和科研机构提供快速发展规划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业,但目前以市场化的名义向联盟会员介绍客户,并从中收取“介绍费”。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但李光耀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联盟的功能在于为联盟内的公司服务,帮助公司与市场接轨。

“”

公司例2

某汽车制造商的体验:国产机器人的价格和性能难以兼顾

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条件稍苛刻、对人体有一定伤害的工种,已是国内制造业大势所趋。

6月24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来到重庆汽车制造厂,在汽车整车生产线上,数台机器人进行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流程。

2007年,这家工厂投入近几千万元从海外购买了10多台机器人,开辟了重建生产线的道路。 但是,从2007年到2007年,尽管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价格收益和招聘体验等综合考虑下,包括该工厂负责人王冷(化名)在内的许多人表示,依然难以完全信任国产机器人。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雇佣价格的上升迫使“机器更新换代”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表示,适合工业机器人置换人工的行业包括人力价格高、精度要求高的行业、人不能去或因人工操作而损害健康的行业。

最明显的领域是汽车,这已经是成熟利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制造的领域,王冷所在的公司就是“机器更换”的典型例子。 现在,当被问到工厂引进机器人的理由时,他用“不得已”三个字回答。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贯性。 ”王冷表示,2007年,国内汽车领域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产品质量问题对公司品牌战术至关重要,人工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感影响,难以保证所有机器在标准上完全相同。

另外,汽车制造中部分工序、工作环境恶劣,工人不得不面临大量的噪音、煤气等污染。

“所有领域都是这种情况。 虽然我们已经对特殊工种的员工进行了超出标准的特别保护,但是不能完全杜绝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王冷在《每日经济信息》的记者中举例说:“比如涂装技术,其本身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气味散发,即使工人穿着防护服,也不可避免地会吸入这些化学气体。 比如焊接工人,暴露在强光下的刺激光靠眼罩是没办法解决的”在王冷看来,这些棘手的问题在引进机器人后有了一定的改善。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重庆市机器人专家小组组长何国田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面临调整,机械领域的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很多90后不愿意做。

王冷对此也有很深的了解。 “特别是上下料,这一块的技术人员价格太高,在重庆也不容易招人,压榨也是高风险的工种,每年工伤事故很多,工作紧张无聊,需要不断重复。 ”

而且,人工费上升带来的反效果,在这家汽车制造商身上也可以看到。 王冷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强调,减少人工成本并不是企业执行机器人战术的决定性因素,但不可避免的是,人工成本的上升确实是企业决定使用机器人的重要考虑因素。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实际上,人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王冷表示,汽车制造的许多工序要求工人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操作的做法,很多情况下,企业致力于员工的培训,但很多员工刚培训完就辞职,浪费了大量的培训价格,但对机器人来说很明显

“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国产机器人的稳定性必须提高

目前,王冷所在汽车制造商采用的机器人近百台,分布于汽车整车生产线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及发动机生产线的铸造、机械加工、总装等工艺。

王冷表示,目前工厂采用的机器人既有国内生产的,也有国外进口的,从国外进口的所占比例略高。

“与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相比,国产机器人在加工精度、运行稳定性方面稍差。 ”王冷认为,国产机器人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价格上,一台国产焊接机器人的价格在10万元以上,进口机器人的价格是其数倍。

但是,低价会带来不好的招聘体验。 “我公司每年引进几台国产喷涂机器人,但在高强度的采用过程中多次发生故障,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重庆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王冷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故障的频率确实比进口的高。 要说完全不影响生产线,那是不可能的”。

让王寒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是在同一制造商购买的同一批次的机器人,产品质量也经常出现偏差。 “暂且不说精度,还是国产的价格摆在那里,但是如果产品有问题,会影响招聘体验,所以不太可靠。”

但是,《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机器人生产公司的服务意识很强,在售后服务方面很出色。

另外,对机器人应用公司来说,挑战来自对员工技能的高要求,毕竟要让意想不到的机器适应许多复杂的过程并不容易。

“引进机器人后,需要密切注意员工的操作,深入理解生产技术,和制造商一起讨论处理方案。 另外,为了适应新条件下的职场要求,推进雇佣模式的变革,也需要致力于员工的培训。 ”王冷说。

王冷期待着国产机器人尽快处理标准化难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件好事。 毕竟,它的价格很低,可以降低我们的价格”。

来源:经济之窗

标题:“重庆机器人产业调查”

地址:http://www.jylbjy.com/jjcy/11109.html